人民防空术语7 -- 疏散

2016年03月07日  来源:  浏览次数:

    人民防空疏散:在人民防空斗争中,为避免和减少城市人员伤亡,减轻城市负担,保存有生力量和战争潜力,采取的有效防护措施。按时机,可分为早期疏散、临战疏散、紧急疏散;按对象,可分为人口疏散和工业疏散。

    人口疏散:防空袭斗争中组织人民群众分散安置的行动。目的是减少战时人员伤亡,减轻城市供应负担,保存战争潜力。可分为早期疏散、临战疏散、紧急疏散。人民防空疏散必须根据国家发布的命令,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

    工业疏散:防空袭斗争中将重要工业设备、物资和技术人员撤离、搬迁并安置在较为安全地区的行动。主要方式有:工业企业整体搬迁、重要生产线搬迁和关键设备与生产工艺的转移等。工业疏散必须根据国家发布的命令,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

    早期疏散:在国家发布动员令前将人员、物资、设施转移搬迁至安全地区的行动。

    临战疏散:在国家发布动员令后至战争爆发前将人员、物资、设施转移搬迁至安全地区的行动。

    紧急疏散:防空袭斗争中迅速组织人民群众疏散的行动。

    人员隐蔽:人民防空袭斗争中,发放空袭警报后,人员就地就近利用防空工事、地形地物或采取伪装措施进行防护的行动。

    物资隐蔽:就地就近利用防空工事、地形地物或采取伪装措施对物资进行防护的行动。

    就地疏散隐蔽:组织人民群众利用人民防空工事和有利地形地物进行防护的行动。

    就近疏散隐蔽:组织人民群众利用附近人民防空工事和有利地形地物进行防护的行动。

    疏散地域:用于安排、配置疏散人口、物资和工业设施,幅员较大的地区。又称安置区、接受地区、预定疏散地区。通常由本级人民政府根据人民防空疏散计划确定。

    疏散基地:各种设施配套齐全、面积较小的重点人员预定疏散地区。平时由人民防空系统独立建设和管理,战时为重点人员提供疏散保障。

    疏散地域建设:为保证战时顺利进行城市人口、物资和工业设施疏散,在平时对确定的疏散地域进行的预先建设。人民防空建设的重要内容。通常包括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物资储备供应建设、其他配套建设、疏散地域的经济文化建设。

    疏散原则:组织疏散应遵循的准绳。一是坚持就地就近疏散的原则;二是坚持重点组织重要目标附近、高危险区人口和高密集区的城市居民向近郊或低危险区疏散的原则。

    疏散时机:组织疏散的时机。包括早期疏散时机、临战疏散时机、紧急疏散时机。

    疏散保障:为使疏散工作顺利进行而采取的各种保障措施。包括交通、饮食、医疗等保障。

    疏散安置:对疏散对象到达疏散地域后的各种安排。包括组织生产、生活、文化、教育等。

    遮蔽:遮住目标,防止敌人发现的行动。主要方法有利用地形、设置遮障、进行迷彩伪装、施放烟幕、使用角反射器等。

    掩蔽:遮蔽和隐藏目标,防敌火力毁伤的行动。通常以构筑工事或改造地形的方法实施。

    人口疏散命令:赋予有关部门、单位实施人口疏散任务的指挥文书。分为早期疏散命令、临战疏散命令和紧急疏散命令。主要内容:疏散的依据和时机;疏散的对象和数量;疏散的地域和路线;疏散的方法和编组;各种保障措施;疏散的准备、实施、完成时间;疏散的组织指挥及各级疏散指挥所的位置等。

    人口疏散评估:为确保按时间节点达到人口疏散体系应具备的能力和管理目标而制定的检查、评价。人防建设评估的组成部分。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疏散方案、疏散指挥机构、疏散地域、疏散保障等。

 

常用概念小词典|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央国家机关人民防空办公室 版权所有: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2019 京ICP备05034951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安门大街22号 邮编:100017 联系电话:010-83083221